孩子有不良行为怎么办?青少年不良行为主要是指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他们往往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一般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当如果发现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不立即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慢慢演变出干一些违法的事;若还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在教育青少年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教育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如在多次教育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来我们学校得到全面的教育,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青少年孩子的不良行为主要是:小偷小摸、偷东西、吸烟、打架、常在KTV等娱乐场所、携带管制刀具、吸食毒品等。青少年有这些不良行为的主观原因一般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盲目从众,跟着身边的朋友走,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经不起诱惑,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些青少年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也有可能是因为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中,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家庭缺少对子女的正确教育,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子女要求不严,或者学校疏于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对青少年的管理不严,缺少正确的导向。
青少年应该要认识到大错大恶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而来的,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孩子应该要认识到,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实际没有相差多远,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一个青少年孩子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家长在平时教育中,针对这方面,一定要防微杜渐,让青少年孩子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是预防青少年孩子违法犯罪的重要办法。